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三大竞赛信息平台

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(大挑)

  • ★ 挑战杯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,是由共青团中央、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。竞赛官方网站为www.tiaozhanbei.net

    “挑战杯”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,一个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俗称“大挑”;另一个则是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,俗称“小挑”

   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,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,“大挑”奇数年举行,“小挑”偶数年举行

  • 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包含全国赛、省赛、校赛三级赛事。

    ***************校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一、竞赛集训营(2024年1月)

    二、各学院组织作品申报阶段(2024年8月-9月)

    三、学院初审阶段(2024年9月-10月)

    四、初赛及展示准备阶段(2024年10月-11月)

    五、终审、展览阶段(2024年12月)

    六、总结、表彰阶段(2024年12月)

    ***************省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七、推荐省赛作品、复赛网评确定入围终审决赛名单(2025年4月)

    八、终审决赛(2025年5月)

    ***************国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九、国赛决赛(2025年11月)

  • A.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

    B.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

    C. 科技发明制作A类(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科技创新作品)

    D. 科技发明制作B类(投入较少,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)

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国大创赛)

  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给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“三位一体”统筹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,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,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,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,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,教育部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国大创赛)

  • 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、省级复赛、总决赛三级赛制。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织,省级复赛由各地负责组织,总决赛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。

    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5个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3个职教赛道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3个产业命题赛道每道命题每所院校入选项目不超过3个萌芽赛道每所学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2个

    ***************校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一、校赛备赛集训班(2025年1月)

    二、校赛金种子训练营(2025年2月)

    三、院级初赛(2025年4月)

    四、校级网评复赛(2025年5月初)

    五、校级决赛(2025年5月下旬)

    ***************省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六、推荐省赛作品、省级复赛网评确定入围终审决赛名单(2025年7月)

    七、省级决赛(2025年8月)

    ***************国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八、国赛总决赛(2025年10月)

  • ★ 参赛组别

    ① 高教主赛道:1. 本科生组:创意组、创业组;2. 研究生组:创意组、创业组

    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公益组、创意组、创业组

    ③ 职教赛道:创意组、创业组

    ★ 参赛类别

    ① 高教主赛道:新工科类、新医科类、新农科类、新文科类、人工智能+

    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现代农业、制造业、信息技术服务、文化创意服务、社会服务

    ③ 职教赛道:创新类、商业类、工匠类

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(小挑)

  • 挑战杯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,是由共青团中央、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。

    竞赛官方网站为www.tiaozhanbei.net。“挑战杯”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,一个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俗称“大挑”;另一个则是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,俗称“小挑”。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,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,“大挑”奇数年举行,“小挑”偶数年举行

  • 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包含全国赛、省赛、校赛三级赛事。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,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,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10 人每个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。每个学校通过省级复赛推荐入选全国决赛的项目总数不超过6个。其中,每个组别至多2个;每人(每个团队)限报1个;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组别,不得兼报。

    ***************校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一、院赛(2023年9月-10月)

    二、复赛评审(2023年11月)

    三、校决赛(2023年12月)

    ***************省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四、推荐省赛作品、复赛网评确定入围终审决赛名单(2024年4月)

    五、终审决赛(2024年5月)

    ***************国 赛***************

    六、国赛决赛(2024年11月)

  • ★ 参赛项目申报

    一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分类申报,每所学校限参加一类

    二、聚焦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设五个组别

    ①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: 突出科技创新,在人工智能、网络信息、生命科学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领域,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。

    ②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: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,在农林牧渔、电子商务、旅游休闲等领域,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。

    ③ 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: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,在政务服务、消费生活、医疗服务、教育培训、交通物流、金融服务等领域,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。

    ④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: 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,在环境治理、可持续资源开发、生态环保、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,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。

    ⑤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: 突出共融、共享,紧密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和“京津冀”、“长三角”、“粤港澳大湾区”、“成渝经济圈”等经济合作带建设,在工艺与设计、动漫广告、体育竟技和国际文化传播、对外交流培训、对外经贸等领域,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。